词条 | 匕鬯不惊 |
释义 | 匕鬯不惊历史典故 匕鬯不惊怎么写好看:
匕鬯不惊历史词典解释源见“匕鬯”。形容纪律严明,无所惊扰。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出身事主,元良永固于万邦;束发登朝,匕鬯不惊于百里。” 主谓 匕鬯,指祭祀。匕,古时用来取食的一种勺子,即羹匙之类的器具;鬯,古时祭祀用的香酒。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后用来形容军纪严明,对老百姓无所惊扰。语本《易经·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36回:“赣、宁之乱,坐镇上游,匕鬯不惊,指挥若定。”△褒义。 多用于军纪方面。 →秋毫无犯 ↔明火执仗。也作“匕鬯无惊”。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河献征书谓修学好古,征集沉籍。清郑燮玉女摇仙佩·寄呈慎郡王词: “河献征书,楚元设醴,一种风流高致。”●汉书·河间献王传: “河间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