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摩崖石刻历史词典解释
云峰山又名文峰山。在今山东莱州市东南十五里。石刻多在突出岩石的侧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由山麓到极顶零星分布,共三十余处。大多为北魏书法家郑道昭手书。据《魏书·郑道昭传》 载:道昭字僖伯,少而好学,博览群书,称“一代文宗”。著名的“荥阳郑文公之碑”高2.8米,宽3.6米,为山中诸刻之冠。碑文记其父郑羲生前事略,长达一千三百余字。石刻书法谨严浑厚,虽属魏体,但近于楷书,具有从汉隶向楷书过渡的特点,为历代书法家、金石家所推崇。1988年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词语分解:
- 云峰的解释 亦作“ 云峯 ”。1.高耸入云的山峰。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 宋 毛滂 河满子·夏曲词:“急雨初收珠点,云峰巉絶天半。” 清 厉鹗 游菁山常照寺诗:“閲世如浮囊,誓愿栖云峯。”2.状如山峰的云。 唐太宗 饯中书侍郎来济诗:“云峰衣结千重叶,雪岫花开几树妆。” 唐 杜甫 对雨书怀走邀许主簿诗:“东岳云峰起,溶溶满太虚。”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
- 石刻的解释 1 ∶刻着文字、图画的碑碣等石制品或石壁2 ∶石碑或其石制品上面刻的文字、图画
历史地名推荐:白水涧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资治通鉴:唐永淳元年682,“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胡注:“白水涧有白水军。”军以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