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玉石不分 |
释义 | 玉石不分历史典故 玉石不分怎么写好看:
玉石不分历史词典解释源见“玉石俱焚”。比喻好坏不分。唐 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过,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亦比喻好坏同归于尽。《说岳全传》三一回:“若待踏平山寨,玉石不分,早宜自裁,勿遗后悔。” 主谓 美玉和石头混在一起,分不清楚。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善小人之小善,谓之善善;恶君子之小恶,谓之恶恶。此则蒿兰同臭,玉石不分,屈原所以沉江,卞和所以泣血者也。”《说岳全传》31回:“若待踏平山寨,玉石不分,早宜自裁,勿遗后悔。”△贬义。用于比喻好坏不加区分或难于区分。→玉石混淆 玉石杂糅 玉石相揉 泾渭不分 ↔泾渭分明。 也作“玉石难分”。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歌落梁尘艺文类聚卷四三引汉 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雅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歌落梁尘”形容歌声动听。宋 杨无咎踏莎行词:“歌落梁尘,酒摇鳞浪,暂还南国同邀赏。”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