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赒历史词典解释
战国时中山国相。赒或释为赒。文献不载。据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中山王鼎、壶及壶铭文,他约历成王、王、王三世为中山国相邦。中山成王卒,王幼年继位,他佐之。 公元前314年,乘燕有燕王哙及子之之乱,率兵伐燕,拓地方数百里,列城数十,中山国势强盛。 以功勋卓著,王特允其“虽有死罪及三世无不赦”。一说他即文献中三相中山之司马喜。
词语分解:
- 司马的解释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2 ∶姓
- 赒的字典解释 赒 (賙) zhōu 接济;救济:赒济
历史知识推荐:西京作坊使
官名。北宋初置,属西班诸司使,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咸平元年998,定为同六品。元丰改制,改正七品。政和二年1112重定武臣阶官名,改武义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