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司怎么写好看:
南司历史词典解释
①御史中丞别称。南北朝时称御史台为南台,御史中丞为台中长官,故名。《梁书·江淹传》:“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②唐代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通称。时三省共议国政,其署皆设在宫禁南,故名。亦称南衙。《旧唐书·宋申锡传》:“谋反者适宋申锡耳,何不召南司会议?”
词语分解:
- 南司的解释 1. 南北朝 时 南朝 御史台在尚书省之南,称南台,因称南台之长御史中丞为“南司”。梁书·江淹传:“ 少帝 初,以本官兼御史中丞。时 明帝 作相,因谓 淹 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寮。’”南史·何敬容传:“帝大怒,付南司推劾,御史中丞 张綰 奏 敬容 协私罔上,合弃市。”通典·职官六:“自 齐 、 梁 皆谓御史中丞为南司。”2. 唐 时中书、门下、尚书
- 南的字典解释 南 nán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南北
- 司的字典解释 司 sī 主管,操作:司法
历史知识推荐:广年县
西汉置。治今河北永年东故城。属广平国。东汉属巨鹿郡。三国魏属广平郡。西晋永嘉后省。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复置,仍属广平郡。北齐废入广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