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海禁 |
释义 | 海禁历史知识 海禁怎么写好看:
海禁历史词典解释清政府为打击海上抗清力量而采取的严厉措施。清初,明延平郡王郑成功据福建厦门一带坚持抗清。顺治十三年(1656),清廷为断绝沿海居民对成功的接济,首颁海禁令,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十八年,成功率部驱逐荷兰人,**,清廷再颁海禁令,除重申前令,严行保甲连坐法外,并普遍推行福建总督李率泰首创之居民内迁法于广东、福建、浙江、江南、山东等沿海五省,沿海居民分别内迁三十到五十里,尽烧民居及船只,不准片板入海。康熙十七年(1678)再严申禁令。二十二年统一台湾后,始开界弛禁。但此后清廷防备之心始终不懈,屡次局部禁止、限制。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大理寺左断刑见“左断刑”。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