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吴淞江 |
释义 | 吴淞江历史地名 吴淞江怎么写好看:吴淞江历史词典解释即松江。古称笠泽。亦名南江。又名松陵江、吴江。明、清时专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称上海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据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卷中载:北宋元丰以前,“松江正流下吴江县,过甫里(今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径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入青龙镇(今旧青浦)……江流自(太)湖入海,凡二百六十里”。是苏州地区重要航道。其中下游故道即今虬江道。北宋庆历间建吴江县石桥,以为运河牵路,遂使江流受阻,下泄不畅,加以中游江道委曲多弯,水流迂滞,常易漫溢成灾。嘉祐间对江鹤江至盘龙汇一段截弯取直。崇宁中,复加浚治,中游遂改由今道。元至元间,下游因受潮沙淤积,江面迅速束狭。到明初,下游淤塞严重, 水患加剧。明永乐元年(1403),户部尚书夏原吉开凿黄浦江后,太湖、淀泖之水遂由黄浦入海。天顺二年(1458)开凿吴淞口下游自新泾至庄6*家泾一段新道。嘉靖元年(1522)、隆庆三年(1569),相继开导吴淞江入黄浦的新道,于是下游全部改徙今吴淞江,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 古称吴江、松江,北宋又称吴淞江,见于郏亶、郏乔等水利书。明、清专称吴淞江。鸦片战争后,上海开为通商港埠,称上海境内的吴淞江为苏州河。北宋元丰以前,“自吴江县(今市)过甫里(今江苏省苏州市东南甪直镇),径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县)入青龙镇(今旧青浦),……江流自(太)湖至海,凡二百六十里”(《吴郡图经续记》卷中)。江道广阔,流量浩瀚,“深广可敌千浦”,为苏州地区海上交通的重要航道。其中下游故道即今虬江道。北宋庆历年间建吴江县石桥,以为运河牵路,遂使江流受阻,下泄不畅,加以中游江道委曲多弯,水流迂滞,常易漫溢成灾。嘉祐年间对白鹤江至盘龙汇一段截弯取直。崇宁中,复加浚治,中游遂改由今道。元至元年间,下游因受潮沙淤积,江面迅速束狭。到明初,下游淤塞严重,使水患加剧。明永乐元年(1403年),户部尚书夏原吉开凿黄浦江后,太湖、淀泖之水遂由黄浦入海。天顺二年(1458年),开凿吴淞口下游自新泾至庄6*家泾一段新道。嘉靖元年(1522年)、隆庆三年(1569年),相继开导吴淞江入黄浦的新道,于是下游全部改徙今吴淞江,成为黄浦江的一条支流。其部分故道则作为虬江断续残存下来。今吴淞江在上海市西部及江苏省南部。源出太湖瓜泾口,经江苏省吴江、苏州、昆山等市入上海市,经嘉定、青浦等区,至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入黄浦江。长125千米,一般河宽80吴淞江350米。为太湖地区通上海市区的重要航道。内河航运发达,运输繁忙。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淘沙镇在江西省丰城市东部。面积181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淘沙圩,人口3560。南北朝时人们来此淘金形成集镇,故名。1949年为淘沙、邓圩等乡,1958年设淘沙、株山二公社,1968年合为淘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