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拊背扼喉 |
释义 | 拊背扼喉历史典故 拊背扼喉怎么写好看:
拊背扼喉历史词典解释同“拊背扼吭”。《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背扼喉之计。” 并列 拊,拍、击。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制敌要害。《旧唐书·薛大鼎传》:“高祖兵兴,谒见龙门,因说帝绝龙门,军永丰仓就食,传檄远近,据天府示豪杰,为拊背扼喉计。”△多用于制敌动作方面。→拊背扼吭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米盐博辩议论烦琐细杂。米盐:喻细杂。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则以为多而久之。”久:原作“交”,从史记改。这句意思是说,若语言烦琐,则嫌其久长。 主谓 比喻议论的范围广博、细微。韩非子·说难:“径省其说,则以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