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折色 |
释义 | 折色历史知识 折色怎么写好看:折色书法图片 折色历史词典解释明代指改折金银、钱钞、丝绢或其他物征收之税粮。亦作“折收”。《明史·食货志二》:“云南以金、银、贝、布、漆、丹砂、水银代秋租,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洪武九年(1376),银一两或钱千文、钞一贯,皆折米一石,小麦减值十之二。棉布苎布一匹折米六斗或麦七斗,麻布一匹折米四斗或麦五斗。明中期后折纳银两日多,通称折色银。清代的折色,专指税粮改征银或钱。中国历代赋税中,原定征收的实物而改征其他实物或货币,称折色。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宋孝武帝430—464 即刘骏。南朝宋皇帝。公元453—464年在位。字休龙,小字道民。文帝第三子。封武陵王。元嘉末,为南中郎将、江州刺史,统众军伐西阳蛮。会太子劭杀父自立,起兵讨诛之,即皇帝位,年号孝建。初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