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

 

词条 三面山
释义

三面山

历史地名

三面山怎么写好看:

三面山怎么写好看

三面山历史词典解释

①在今四川彭州市西。《方舆纪要》卷67崇宁县:三面山“在县北六十里。上有龙湫,径不盈尺,而水常不绝”。

②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胜览》卷56石泉军:三面山“在石泉县北六十里。三面内向,因名。上有龙湫,径不及四寸, 以小勺挹之,十数仅获一卮,然千百人挹而不竭,以此为异”。

词语分解:

  • 三面的解释 1.三个方向,三方面。汉书·张良传:“南有 巴 蜀 之饶,北有 胡 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2.指传统戏剧中的丑角。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
  • 山的字典解释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历史地名推荐:大业陂

俗称水门塘。在今安徽霍邱县东北八里。方舆纪要卷21霍邱县:大业陂在“县东北十五里。周二十余里。人呼为水门塘。相传古名镇淮洲,陷而为陂”。

随便看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5: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