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名辩思潮 |
释义 | 名辩思潮历史知识 名辩思潮怎么写好看:名辩思潮历史词典解释春秋末和战国时期学术领域中以逻辑和认识论为内容的论辩。由于社会大变动,“名实相怨,绝而不交”(《管子·宙合》),出现“正名”之必要,名实之辩应运而生。春秋末孔子主张“正名”,老子主张“无名”,墨子主张“取名予实”,儒道墨三家开始了名实问题的争论。战国中期著名名家代表中,惠施主张“合同异”,重“同”而轻“异”。公孙龙主张“离坚白”,重“异”而轻“同”。墨家后学重视实用,提出“以名举实”的原则,认为辩说之目的在于“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处利害,决嫌疑”(《墨子·小取》)。规定出辟、侔、援、推等一系列逻辑概念,指出认识即主观对客观之“摹略”。荀子将名辩的基本问题归结为“名、辞、辩说”三方面,通过对名家各派评论,初步提出自己的逻辑学说体系,实际是对先秦名辩思潮作了总结。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谭纶1520—1577 明江西宜黄人,字子理,号二华。嘉靖进士。历官台州知府、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屡挫倭寇,东海边防得以安宁。隆庆元年1567,以抗倭功,进兵部左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荐戚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