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府怎么写好看:
三公府历史词典解释
三公治事府署合称。西汉初指丞相等府,成帝以后指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三府,东汉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三府皆为宰相府署,自行辟除僚佐,分曹处理日常政务。西汉后期至东汉,政归尚书,三府唯理庶政,行文上下,接受成命而已。魏、晋、南北朝时多指太尉、司徒、司空三府。北周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府。当时政归中书、尚书、门下等省,三府形同虚设,时而参理政务。隋唐以后,三公用作大臣加官、赠官,不置府。
词语分解:
- 三公的解释 1.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周 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一说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见汉书·百官公卿表序。2.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西汉 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为三公, 东汉 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见通典·职官一。3.古代中央三种最高官衔的合称。 唐 宋 沿 东汉 之制,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
- 府的字典解释 府 fǔ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府库
历史知识推荐:吴芝瑛
1868—1933 安徽桐城人,字紫英。清末桐城派文学家吴汝纶侄女。工诗文。年十九嫁无锡廉泉,住北京。曾助秋瑾留学日本。光绪三十三年1907秋瑾遇害后,与徐自华葬秋于杭州西泠桥堍,作“秋瑾传”,并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