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梅尧臣 |
释义 | 梅尧臣历史知识 梅尧臣怎么写好看:
梅尧臣历史词典解释1002—1060北宋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字圣俞。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初年屡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等。皇祐三年(1051)召试,赐进士,为太常博士,监永济仓。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预修《唐书》。一生致力诗歌创作,注重反映社会现实与重大政治斗争。论诗强调《诗》、《骚》传统,师法唐韩愈、孟郊,反对内容空洞和堆砌浮艳的诗风,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先后得苏轼、王安石、陆游等推崇。注意培养后进、汲引人才,与欧阳修同为北宋前期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撰《唐书》方镇、百官表,书成,未奏而卒。著作有《唐载》、《毛诗小传》及《宛陵先生集》六十卷。又曾注释《孙子》。 梅尧臣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贞祐宝券金钞币。贞祐三年1215七月,改旧交钞为贞祐宝券,分二十贯、一百贯、二百贯、一千贯四种。数月后为贞祐通宝代替。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