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镇怎么写好看:
五镇历史词典解释
①五方之镇山,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注:“五岳,岱在兖州,衡在荆州,华在豫州,岳在雍州,恒在并州。”疏:“职方九州, 州各有镇山。皆曰:其大者以为一州之镇。……但五州五镇得入岳名,余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
②五岳之外,别有五镇,即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
词语分解:
- 五镇的解释 1.即五岳。周礼·春官·大司乐“四镇五岳崩” 唐 贾公彦 疏:“五州五镇得入岳名,餘四州不得岳名者,仍依旧为镇号,故四镇也。”2.指五岳以外的东镇 青州 沂山 ,西镇 雍州 吴山 ,中镇 冀州 霍山 ,南镇 扬州 会稽山 ,北镇 幽州 医巫闾山 。宋史·礼志五:“其五镇, 沂山 旧封 东安公 , 政和 三年封王; 会稽 旧封 永兴宫 , 政和 封 永济王 ; 吴山 旧封 成德公 , 元
- 五的字典解释 五 wǔ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
- 镇的字典解释 镇 (鎮) zhèn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
历史地名推荐:褚墩镇
在山东省郯城县西北部。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褚墩,人口1.6万。唐初建村。因土墩较多,始称诸墩,后讹化为褚墩。镇境原属郯城县,1942年划归赵博县今苍山县。1959年复归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