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骑虎难下 |
释义 | 骑虎难下历史典故 骑虎难下怎么写好看:
骑虎难下历史词典解释比喻行事中遇到困难,迫于大势而又不能停止,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温峤(事迹见前“精神满腹”条)和庾亮等人平灭王敦之乱后,出为江州刺史。庾亮掌管朝中大权,不顾群臣劝阻,削除历阳内史苏峻兵权。公元328年,东晋大司农苏峻和豫州刺史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专擅朝政,大杀朝臣。荆州刺史陶侃之子陶瞻也被杀,陶侃大怒,联合时为江州刺史的温峤和中书令庾亮等人率兵同赴京师。但交战中屡屡失利,温峤军粮又尽。陶侃情绪很消极,有退兵之意。温峤对他说:“苏峻、祖约本是小人,为天下人所弃。今日之举,决在一战。如今天子受制于敌手,社稷危殆,我和你共受国恩,现在正是效命之时。当今的形势,决没有后退的道理,既然骑上了猛虎,中途又怎能下得来呢!”后来终于平定了苏、祖二人。 【出典】: 《晋书》、卷67《温峤传》1793页:“是时义军屡战失利,峤军食尽,陶侃怒曰:‘……仆便欲西归,更思良算。……’峤曰:‘不然。……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唐人避讳,改“虎”为“兽”),安可中下哉!’” 【例句】: 《隋书·文献独孤皇后传》:“及周宣帝崩,高祖居禁中,总百揆,后使人谓高祖曰:‘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高祖受禅,立为皇后。”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二一·薜史书法回护处》:“明宗武夫,岂能知此,方外怵于元行钦之奏其反,内惑于石敬塘、安重诲等之劝其反,势当骑虎难下之时,不得不为挺鹿走险之计。” 连动 骑在虎背上,不易下来。比喻遇到困难,但又欲罢不能。语本《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哉。”茅盾《子夜》10:“益中收买的八个厂,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那里是那里了!”△贬义。多用于描写处境窘迫方面。→进退两难 ↔左右逢源。也作“骑虎之势”。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昆仑失火,玉石俱焚见“昆冈之火”。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