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锥处囊中 |
释义 | 锥处囊中历史典故 锥处囊中怎么写好看:
锥处囊中历史词典解释源见“毛遂自荐”。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显露头角。陈三立《次韵再答王义门》:“书传圯上此人去,锥处囊中相士谁?” 主谓 锥子在口袋中,锥尖迟早要显露在外。比喻有才智的人终能崭露头角。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陈三立《次韵再答王义门》:“书传圯上此人去,锥处囊中相士谁?”※处,不读作chù。△褒义。多用于描写有才智的人未被发现时的状况。也作“囊中之锥”。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明 张煌言答赵安抚书:“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迹而原其心;感其诚而哀其遇。”文明小史第十七回:“我们如今,也只好略迹原心,倘若求全责备起来,天底下那里还有甚么好人呢?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