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乱臣贼子 |
释义 | 乱臣贼子历史典故 乱臣贼子怎么写好看:
乱臣贼子历史词典解释历代统治者把统治阶级内部反对朝廷的人叫做“乱臣贼子”。也用来诬蔑反抗或起义的人民。《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汉书.董卓传》:“李傕谓左右曰:‘尚可活不?’俊骂之曰:‘汝等凶逆,逼迫天子,乱臣贼子未有如汝者。’催使杀之。” 并列 古称犯上作乱的人。后也泛称坏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缀白裘·连环记·议剑》:“赤手难将捋虎鬚,劳心焦思日踌蹰。乱臣贼子春秋例,记得人人尽可诛。”△贬义。 多用于叛臣。↔忠臣义士 忠臣烈士 忠臣孝子。也作“乱臣逆子”、“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矛盾相向主谓 矛和盾相对着,比喻针锋相对。宋·钱易南部新书乙:“贞元十二年,天子降诞日,诏儒官与缁黄讲论。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楯,同“盾”;缁黄,和尚和道士。△多用于政治生活方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