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加耗 |
释义 | 加耗历史知识 加耗怎么写好看:加耗历史词典解释唐以后历代政府在赋税征收时于正额之外所加收之附加税。以补偿征税手续费、杂费及保管解运过程中的损耗,故名加耗。始于唐末、五代。至宋,已名目繁多,不论税粮、税绢、税绵,都须征收加耗,有仓耗、鼠耗、省耗、官耗、正耗、称耗、脚耗、明耗、暗耗等。税粮一斛按规定加耗一升,实际往往超过限额,有的地区税米一石,而加耗四石。元、明、清均沿之。明代改征银之后,又有“火耗”之名。清初地方官所征加耗(时称耗羡)多入私囊,至雍正初年乃议定*耗羡归公。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宋州郡志校勘记书名。清成孺撰。一卷。成氏据汉书·地理志、三国志、晋书·地理志、南齐书·州郡志、水经及考异、李兆洛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等书,校毛晋汲古阁本宋志,校正殿本和南监本中字句的衍脱讹误,并进行考订。收入二十五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