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

 

词条 人亡政息
释义

人亡政息

历史典故

人亡政息怎么写好看:

人亡政息怎么写好看

人亡政息历史词典解释

《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本指为政在于人,得其人则政行,不得其人则政废。后来将“亡”作死亡解。“人亡政息”,则指执政者死去,其所行之政亦止息。“人存政举”与“人亡政息”意思相反相成。


并列 指贤明的执政者不在位或死去,完善的政策措施也遭到废弃。语本《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孔颖达疏:“若位无贤臣,政所以灭绝也。”[例]人亡政息在封建社会是常有的。△贬义。多用于国家政治。 →人亡邦瘁 ↔人存政举

词语分解:

  • 人的解释 人 rén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人类
  • 息的解释 息 xī 呼吸时进出的气:鼻息

历史典故推荐:一干一方

并列 明代官场行贿的黑话。“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似,一干一方即“一千一万”的隐语。明·陈洪谟继世纪闻卷2:“逆瑾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谒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

随便看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3: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