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郎怎么写好看:
宣德郎历史词典解释
①官名。隋代谒者之职官。大业三年(607)设,四十人,正七品,主出使。②散阶称号。唐武德七年(624)置,为正七品下文散官,伯爵出身者多由此叙阶。北宋初因之,元丰改制后,用为新寄禄官,从八品,取代旧寄禄官大理寺丞、著作佐郎。政和三年(1113)改名宣教郎。西夏后期置为文散官,然品阶等次不详。明代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员出身者之封阶。清沿明制,为文职从六品中属吏员出身者之封赠。
词语分解:
- 宣德郎的解释 官名。 隋 置,为散官。 唐 沿用。 宋 政和 四年以为与 宣德门 名相同,曾改称宣教郎。 明 、 清 仍为散官。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最奇异的,乃是上皇登极,恩典下颁,致仕官皆得迁受一纸。宣议即加宣德郎,勑下之日,正遇着他的生辰,亲戚朋友来贺喜的,满座堂中。”
- 宣德的解释 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 郎的字典解释 郎 láng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郎
历史知识推荐:洋关
指鸦片战争后新设之海关。以其负责征纳进口洋货税、洋厘金,故名。详“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