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嫔 |
释义 | 嫔历史官职 嫔怎么写好看:嫔历史词典解释官名。周朝置。《左传·哀公元年》: “宿有妃、嫱、嫔、御焉。”杜预注:”妃、嫱,贵者; 嫔、御,贱者,皆内官。”历代沿置,有三嫔、六嫔、九嫔等名号。北魏孝文帝设三嫔位视三卿、六嫔位视六卿; 北周设六嫔。隋文帝开皇二年(582)设嫔三员,掌教四德,视正三品,仁寿三年(603)增至九员。明嘉靖十年(1531)前封才人、婕妤、昭仪、美人等为诸嫔名号。清朝康熙(1662—1722)以后定后宫名位,嫔列妃之下,贵人之上,额六人,出入用采仗,使用宫女六人。其他各朝多仿周制置九嫔,如西晋武帝设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之,位三夫人下,视九卿。此后沿革多有异同。参见“九嫔”。 女官名。宫内女官有九嫔。《礼记·昏义》:“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参看“九嫔”条。 词语分解:
历史官职推荐:行参军官名。三国至唐俱置。晋初制度,中央除拜者为参军,诸府自辟者为行参军。晋末以后行参军亦可除拜,唯品阶例低于参军。①三国蜀诸葛亮丞相府所置,无固定职掌。两晋、南朝、北魏、北齐公府、将军府、州府亦置,不署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