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知匦使 |
释义 | 知匦使历史官职 知匦使怎么写好看:知匦使历史词典解释使职名。唐武则天垂拱二年(686) 置匦(铜柜)四枚,接受四方投书,令正谏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受理投匦之书信,是为知匦使。每日所有投书,至暮并进。玄宗天宝九载(750) 改称献纳使,肃宗乾元元年(758) 复称知匦使。德宗建中二年(781)择谏议大夫一人,充知匦使。文宗开成三年(838) 以谏议大夫李中敏充。 官名。唐置,掌匦事。武后垂拱二年,置匦以受四方之书。参见“匦院”条。玄宗时改称献纳使,肃宗时复旧,德宗时改称理匦使。见《旧唐书·职官二·知匦使》、《新唐书·百官二·左谏议大夫》。 词语分解:
历史官职推荐:光禄寺黄册房光禄寺内部机构名。清置,有满汉署正共二人,笔帖式二人均由堂官在各署司员中酌派,经承二人,每月将四署及银库支销钱物汇造黄册,移送典簿厅,按月奏销。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