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羔羊之义 |
释义 | 羔羊之义历史典故 羔羊之义怎么写好看:
羔羊之义历史词典解释《诗经.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音tuó,古时计算丝缕的单位。一说为缝合之意)。退食自公,委蛇委蛇。”宋.朱熹注:“小曰羔,大曰羊;皮,所以为裘,大夫燕居之服。素,白也;紽,未详,盖以丝饰裘之名也。退食,退朝而食于家也。自公,自公门而出也。委蛇,自得之貌。南国化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故诗人美其衣服有常,而从容自得如此也。” “羔羊之义”,原意是说卿、大夫等在位的官员节俭正直,即使在羊皮做的穿着服饰上,也能表现出衣服有常的美好风范。后因以形容士大夫官员清廉节俭。 《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 偏正 旧指清白,有节操。《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李贤注:“《韩诗·羔羊》曰:‘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薛君章句:‘小者曰羔,大者曰羊。素喻洁白,丝喻屈柔。紽,数名也。诗人贤仕为大夫者,言其德能,称有洁白之性。屈柔之行,进退有度数也。’”△褒义。用于描写廉洁。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浅见薄识见“浅见寡闻”。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是又荐绅士大夫~,求其故而不可得者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