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螺寺怎么写好看:
红螺寺历史词典解释
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十里红螺镇北。建于东晋永和四年(348)。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改名护国资福寺。俗称红螺寺。主要建筑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历代为佛教圣地。
词语分解:
- 红螺的解释 亦称“ 红蠃 ”。1.软体动物名。壳薄而红,可制为酒杯。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下:“红螺,大小亦类鸚鵡螺,壳薄而红,亦堪为酒器。刳小螺为足,缀以胶漆,尤可佳尚。”2.因用作酒杯或酒的代称。 唐 陆龟蒙 袭美醉中寄一壶并一绝走笔次韵奉酬:“酒痕衣上杂莓苔,犹忆红螺一两杯。” 后蜀 李珣 南乡子词:“倾緑蚁,泛红蠃,闲邀女伴簇笙歌。”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山回水转不知远,手中红螺岂须劝。”
- 寺的字典解释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庙礼仪的官署)
历史地名推荐:阳朔山
①即海阳山。亦即今广西东北部兴安、灌阳、灵川、恭城县境之海洋山。续汉书·郡国志零陵县:“阳朔山,湘水出。”水经·湘水注:阳海山“即阳朔山也。应劭曰:湘出零山,盖山之殊名也。山在始安县北,县故零陵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