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一,二则二历史词典解释
同“一是一,二是二”。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则要你一则一,二则二。”《醒世姻缘传》第二十回:“赵氏当初……见过刑厅夹那伍圣道、邵强仁的利害,恐怕当真夹起来,就便一则一,二则二,说得真真切切的。”
见“一是一,二是二”。《醒世姻缘传》20回:“赵氏当初……见过刑厅夹那伍圣道、邵强仁的利害,恐怕当真夹起来,就便一则一,二则二,说得真真切切的。”
词语分解:
- 一则的解释 1.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 毛6*泽6*东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2.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
历史典故推荐:一口同音
犹言众口一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所以听得周三说了一句,大家就一口同音说,以义气为重。”杨朔锦绣山河上篇七:“这时又围上许多战士,一口同音说:‘谁说不是?我们永远忘不了你。’” 主谓 指众口一词。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