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骨瘦如柴 |
释义 | 骨瘦如柴历史典故 骨瘦如柴历史词典解释形容消瘦到极点。《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旧日神情威似虎,今来体骨瘦如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以此终日忧愤,痰火大发,兼以气隔,不能饮食。延及岁余,奄奄待尽,骨瘦如柴,支枕而坐。”《喻世明言》卷二四:“撒八太尉恨妾不从,见妾骨瘦如柴,遂鬻妾身于祖氏之家。”《儒林外史》五回:“后来就渐渐饮食不进,骨瘦如柴,又舍不得银子吃6*人参。”亦作“瘦骨如柴”。明.高明《琵琶记.勉食姑嫜》:“我6*干辛万苦,有甚疑猜。可不道我脸儿黄瘦骨如柴。”亦作“骨瘦如豺”。宋.陆佃《埤雅.释兽》:“又曰: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荡寇志》一○三回:“腾蛟看那章匪,骨瘦如豺。” 主谓 形容身体非常消瘦,如同柴棒。语本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细瘦,故谓之豺。”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老汉老了,确实老了! 他的高大的身躯伛偻得很厉害,骨瘦如柴。”△贬义。用于描写体态。→瘦骨嶙峋形销骨立 骨瘦形销 鸡骨支床 ↔肠肥脑满 大腹便便。也作“骨瘦如豺”、“枯瘦如柴”、“瘦骨如柴”。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登麟阁同“丹青上麟阁”。唐 卢纶宝泉寺送李益端公归邠宁幕诗:“早晚登麟阁,慈门欲付公。”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