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虎贲 |
释义 | 虎贲历史典故 虎贲怎么写好看:
虎贲历史词典解释①比喻卫士。鲁迅《故事新编·理水》:“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 ②比喻勇士。汉潘元茂《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虎贲之士三百人。” ●《书·顾命》: “太保命仲桓、南宫毛俾爰齐侯吕伋,以二干戈、虎贲百人,逆子钊于南门之外。” 太保: 官名,时为周公之弟召公奭所担任。仲桓、南宫毛; 均人名。俾: 使。爰: 与。齐侯吕伋: 太公尚之子。虎贲: 卫士,言如猛虎之奔走,喻其勇猛。逆: 迎。钊: 成王之子。相传周成王临终前,要求群臣以文王和武王的传统及自身的统治经验教育和约束嗣王太子姬钊。成王死后,召公奭命令仲桓和南宫毛随从齐侯吕伋,二人分别持干戈,率勇士百人,于南门外迎接太子姬钊。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时不可逢时:时机。指好时机不容易遇到。魏书.薛安都传:“机事难遇,时不可逢。”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