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茅塞顿开 |
释义 | 茅塞顿开历史典故 茅塞顿开怎么写好看:
茅塞顿开历史词典解释源见“顿开茅塞”。清 李渔《奈何天.形变》:“茅塞顿然开,分明是奇福至,貌随心改。” 主谓 茅塞,被茅草阻塞。顿,立刻。原来心里像被茅草阻塞着弄不明白,现忽然一下子打开了。形容心中疑难问题或疑惑一下子解开了、领会了。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李光地:光地经此劫难,茅塞顿开。”△褒义。用于形容人的思想状态方面。→大梦初醒 恍然大悟 豁然开朗 ↔愚不可及 迷惑不解。也作“顿开茅塞”、“如开茅塞”。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咷笑易.同人:“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后因以“咷笑”指悲欢。明 陈子龙杂诗之九:“采药愧生趣,泛瑟起哀思。旅人终琐琐,咷笑亦何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