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制怎么写好看:
内制书法图片
内制历史词典解释
①唐宋时皇帝自宫中直接发出的诏令。亦称内命。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学士及学士院,掌草拟重要诏书,不经中书、门下两省,由皇帝许可后直接颁布,百官听于宣政殿。日常诏书仍由中书舍人撰拟。翰林学士所拟诏令为内制,中书舍人所拟为外制,合称两制。宋沿之。②撰拟内制官员的别称。唐宋用以称翰林学士带知制诰者。宋赵昇《朝野类要·称谓》:“翰林学士官谓之内制,掌王言、大制诰、诏令、赦文之类。”
词语分解:
- 内制的解释 1. 唐 宋 时称由翰林学士所掌的皇帝诏令为“内制”。 唐 初,中书省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命,无内外制之分。至 玄宗 开元 二十六年,始置翰林学士,掌内制;中书舍人只掌外制。 唐 朱庆馀 上翰林蒋防舍人诗:“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絶外庭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至 唐 置翰林学士,以文章侍从,而本朝因之。翰林学士司麻制批答等为内制,中书舍人六员分房行词为外制云。” 清 赵翼
- 内的字典解释 内 nèi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
- 制的字典解释 制 (⑦製) zhì 规定:因地制宜
历史知识推荐:曲靖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治南宁今曲靖市。辖境相当今云南陆良、罗平二县以北,牛栏江上游以东地区。为曲靖宣慰司治。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为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