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敢怒而不敢言 |
释义 | 敢怒而不敢言历史典故 敢怒而不敢言历史词典解释唐.杜牧《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秦始皇的残6*暴统治,使其完全失尽人心,人们心中气愤而嘴上不敢说出来。后因以“敢怒而不敢言”形容心里感到气愤,但慑于某种威势,不敢用语言表达出来。 清.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这兵丁或者从前赏罚里面,有憾于李中堂,却是敢怒而不敢言,一向无可发泄,忽然遇了这件事,他便借着神道为名,把他提名叫姓的,痛乎一骂,以泄其气,也是料不定的。” 并列心里愤怒而嘴上不敢说。语本唐·杜牧《阿房宫赋》:“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6*夫之心,日益骄固。”老舍《断魂枪》:“看了看沙老师的脸,他敢怒而不敢言地说了声‘是啦!’走出去,撅着大嘴。”△用于描写受屈。→敢怨而不敢言 道路侧目 道路以目 ↔敢怒敢言 带怒直言犯颜直谏。也作“敢怒不敢言”。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苦心积虑并列 刻苦思虑。文苑传·申涵光:“孙奇逢谓其~,阅历深而动忍动心忍性熟。”△用于人物学习和思想方面。→苦心焦思 劳心焦思 劳神苦思 劳精苦形 ↔粗心大意 心不在焉 不加思索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