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贼不两立历史词典解释
主谓 原指蜀汉与曹魏誓不两立。比喻双方有我无你,不共戴天。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歧路灯》67回:“惟有杜氏一个直如添上敌国一般,心中竟安排下‘汉贼不两立’的主意。”△多用于表达对敌方的态度。→誓不两立 ↔齐心协力
词语分解:
- 不两立的解释 不能同时并存。战国策·燕策三:“ 燕秦 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三国 蜀 诸葛亮 后出师表:“先帝虑 汉 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託臣以讨贼也。”明史·高攀龙传:“ 杨璉 等羣击 魏忠贤 ,势已不两立。”
历史典故推荐:一紫盖十红
清·翟颢通俗编•识余:“管子齐桓好服紫,齐人尚之,五秦易一紫。今变之为,一紫盖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