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白纻舞 |
释义 | 白纻舞历史知识 白纻舞怎么写好看:
白纻舞历史词典解释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一种舞蹈。相传汉时已见于江南民间巫舞。西晋时开始流入上层。后盛行于世。舞者穿白纻、长袖之轻纱,伴以琴弦清歌。舞时罗裾飘飘,如推若引,双袂齐举,有如白鹄、鸾凤飞翔。因以舞袖为主,故动作有掩、拂、飞、扬之分,节奏有徐、缓、快、急之别。由于歌舞交融一体,能达到很高艺术境界。隋唐相沿,入清商乐,长期流传。有女子单舞、队舞两种,多用于夜宴时表演。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上大将军官名。三国吴大帝黄龙元年229拜陆逊为之,位在大将军上。十六国汉、前燕、北燕亦置。北周建德四年575置,正九命,为高级武官名号。隋为从二品散实官,大业三年607罢。唐武德七年624置为十转勋官,正三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