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九执历 |
释义 | 九执历历史知识 九执历怎么写好看:九执历历史词典解释历(曆)古历法名。原为印度历法,唐代传入中国,开元六年(718)由瞿昙悉达译成中文。原文今见《开元占经》一百零四卷。九执是指日、月、五星,再加罗睺、计都二暗曜。《九执历》岁实365.2469日,朔策29.53058日,以二月春分朔为历元,周天为三百六十度;三十为一相(相当于黄道十二宫的宫),六十为一交,十二相而周天;以两月为时,六时为岁;把从朔到望叫白博叉,从望到朔叫黑博叉。推算交食的食限是用合朔时月亮离交点及月亮黄纬来表示。规定当日、月合朔发生在距交点的黄道度数不超过12°时,即发生交食;交点以6794日退行一周天。《九执历》还在计算视差对交食的影响、月食全部见食时间、以及昼夜长等方面,有独特方法。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太子平?—前314 战国时燕王哙太子。名平。哙晚年将君位禅让相国子之。子之称王三年,他联合将军市被起兵反叛,构难数月,死数万人,他为子之所杀。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