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铸䥾 |
释义 | 铸䥾历史知识 铸䥾历史词典解释或称泻铸,金属铸造之古称。中国古代金属铸件,多采用陶范(或泥范)铸造、金属型铸造(铜范或铁范)与失蜡法,将金属或合金高温熔融成液态,复经浇注凝固成形,统称为铸䥾,所用熔炉亦常称为铸䥾炉。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司仪署官署名。北齐始置,为鸿胪寺所属机构。设令为长官,下设丞,又有奉礼郎三十员。隋沿置,有令二员、掌仪二十员。唐代置令、丞各一员,掌高级官员丧葬礼仪之事。又有司仪、掌设、斋郎、幕士等属员。明洪武三十年13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