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体仪 |
释义 | 天体仪历史知识 天体仪怎么写好看:天体仪历史词典解释天文仪器。清代八件大天文仪器之一。由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于康熙十二年(1673)监造而成。直径2米,上布列六等星为止的一千八百七十六颗星,分二百八十二星官,皆按中国传统三垣二十八宿体制。还在中腰刻天赤道、黄道、银河,以及二十四节气和黄道十二宫。仪器的子午圈和地平圈附在天球周围;极高可调,以适合当地纬度。子午圈顶部有“火球”表示“天顶”。地平圈周围有水槽以取水平,并刻十二时辰及三十二方位。赤道与黄道圈按360°刻度,每度60分。赤道南北还刻纬圈。黄道经线的交汇点标有黄极。赤极附时角盘,直径二尺,固定在子午圈上,盘上装游表,可以自转指示日度,又可随天球旋转示明时刻。仪器装饰典雅,雕刻工艺精美。史载此仪可用以求某节气某星中天时刻,太阳出没,某星于某一时刻的地平方位、高度等六十多种用途。现存北京古观象台。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和蛮亦称和夷。南诏境内少数民族之一。蛮书卷八说,白蛮语“山”谓之“和”。和蛮,意为山居之民,即今哈尼族先民。主要分布于云南红河南岸数县山区,与今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首领称“鬼主”。元以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