扜弥历史词典解释
又作扜罙、扦弥、宁弥、拘弥、捍麽、媲靡、汗弥、绀州。古西域国名。汉时王治扜弥城,即今新疆于田克里雅河东古拘弥城遗址。居民以农为主,兼事畜牧。属西域都护。东汉顺帝永建四年(129),于阗王放前杀扜弥国王兴,另立其子为拘弥王。阳嘉元年(132),敦煌太守徐由更立前王宗族成国为拘弥王。灵帝熹平四年(175),西域长史、戊己校尉辅立拘弥侍子定兴为王。三国时并属于阗。
词语分解:
- 扜弥的解释 即 扜罙 。汉书·西域传上·扜弥国:“ 扜弥国 ,王治 扜弥城 ……今名 寧弥 。”后汉书·西域传改称“拘弥”; 晋 称“拘睒弥”; 唐 名“俱密”,后又名“寧弥”。故址在今 新疆 于田 东北。参见“ 扜罙 ”。
- 扜的字典解释 扜 yū 指挥
- 弥的字典解释 弥 (彌) mí 满,遍:弥满
历史知识推荐:保章副
官名。元代太史院置,五人,正八品,佐保章正观测记录星象变异,占定其吉凶之事。朱元璋建立明朝前曾沿置于太史监。吴元年1367改太史监为太史院,仍置,秩从八品,职掌依旧。洪武元年1368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