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荈当酒历史词典解释
《三国志.吴志.韦曜传》:“韦曜字弘嗣,吴郡云阳人也(注:曜,本名昭,晋时避司马昭讳,故改)。……皓每餐宴(皓指吴主孙皓),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荈,音chuǎn,晚采的茶),至于宠衰,更见偪彊(偪,同逼;彊,通强,即逼迫勉强使为之),辄以为罪(辄,每,总是)。”
三国时,吴人韦昭不善饮酒,吴主孙皓每宴群臣,不管酒量大小,每人必须饮酒七升。因昭时受孙皓宠爱,故常受照顾,允许少饮,或密赐茶以当酒。后因用为以茶代酒之典。
唐.白居易《宿蓝桥对月》诗:“清景不宜昏,聊将茶当酒。”
词语分解:
- 茶荈的解释 茶茗。三国志·吴志·韦曜传:“﹝ 孙晧 ﹞每饗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 曜 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唐 陆羽 茶经·事:“薑桂茶荈出 巴 蜀 ,椒橘木兰出 高山 。” 清 黄遵宪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沉文肃公祠诗:“柘浆茶荈作银气,红尘四合城郭闐。”
- 酒的解释 酒 jiǔ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酒
历史典故推荐:沅茞澧兰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