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知音 |
释义 | 知音历史典故 知音怎么写好看:
知音历史词典解释源见“伯牙鼓琴”。比喻知己。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伯牙绝弦于钟期,仲尼覆醢于子路,痛知音之难遇,伤门人之莫逮。”亦特指对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评价的人。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鲁迅《集外集拾遗.文艺的大众化》:“倘若说,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论起来,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云稼三国 魏 李康运命论:“褰裳而涉汶阳之丘,则天下之稼如云矣。”后以“云稼”形容茂盛的庄稼。唐 黄滔绛州郑尚书诗:“旌旗日日展东风,云稼连山雪刃空。”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