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怎么写好看:
功亏一篑书法图片
功亏一篑历史词典解释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言九仞之山,只差一筐土而未成。比喻做事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多含惋惜意。宋 司马光《投壶新格》:“夫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全壶实难,故君子贵之。”咏簪《武昌两日记》:“党人多被迫逃散,革命大业,几功亏一篑。”
主谓 原意是堆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用以比喻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语出《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高阳《粉墨春秋》:“那知事与愿违,总是功亏一篑。”△贬义。含惋惜意。→功败垂成 前功尽弃 ↔大获全胜。 也作“亏于一篑”。
词语分解:
- 功的解释 功 gōng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功勋
- 一篑的解释 一筐。篑,盛土竹器。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簣。”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簣,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簣,进,吾往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崇一簣而弗休,必钧高乎峻极矣。” 清 赵翼 游狮子林题壁诗:“一簣犹嫌佔地多,寸土不留惟立骨。” 陈毅 “七七”五周年感怀诗:“九仞为山争一簣,同仇敢与亿民期。”
历史典故推荐:於菟
春秋时楚国方言,称虎为“於( ㄨ wū 乌)菟( ㄊㄨˊ tú 图)”。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毂,谓虎於菟。”文选.左思.吴都赋:“於菟之族。”刘良注:“於菟,虎也,江淮间谓虎为於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