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贡举 |
释义 | 贡举历史知识 贡举怎么写好看:贡举书法图片 贡举历史词典解释①古时地方向朝廷荐举人才,为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魏、晋、南北朝以前,由地方州郡向朝廷选举人才,泛称贡举。其名目主要有孝廉、秀才、贤良、方正等,并有年限与名额的规定。三国魏初置中正选官。黄初三年(222)一度除郡国贡举限年之制。晋时一度举士不试,普皆署吏。太兴元年(318)因尚书陈言,遂循旧制,试以经策。 南朝宋有限年之制,而以官婚胄籍为先,遂令甲族以二十登仕,寒门以三十试吏,故有增年矫貌以图进者。齐中兴二年(502)正月,萧衍为丞相,主张设官唯才是务,反对限岁登朝。梁初无中正制,年二十五方得入仕,天监九年(510)又制,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者不得为官,确为高才者则不限。十七年,州置州重,郡置郡宗,乡置乡豪,均各一人,专典搜荐,无复大族、寒族之隔。北魏州郡皆有中正,掌选举,每以季月与吏部铨择可否。北齐沿之。②唐宋以后科举诸科考试统称贡举。 词语分解:
历史知识推荐:左一护军府官署名。唐初秦王、齐王府六护军府之一,掌侍卫陪从。置护军一人、副护军二人,长史、录事及仓、兵、铠曹参军各一人,统军五员、别将十员,分别掌领亲、勋卫及外军。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