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左少卿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明朝鸿胪寺副长官。分左、右,各一人,从五品,佐寺卿掌朝会、宾客、吉凶礼仪之事。建文(1399—1402)时曾升为正五品,成祖即位,复旧制。
词语分解:
- 鸿胪的解释 1.官署名。周礼官名有大行人之职, 秦 及 汉 初称典客, 景帝 六年,更名大行令, 武帝 太初 元年,改称大鸿胪,主掌接待宾客之事。 东汉 以后,大鸿胪主要职掌为朝祭礼仪之赞导。 北齐 始置鸿胪寺, 唐 一度改为司宾寺, 南宋 、 金 、 元 废, 明 复之, 清 沿置。主官或称卿,或称正卿,副职为少卿,属官因各朝代而异,或有鸣赞、序班,或置丞、主簿。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 秦 官,掌诸
- 少卿的解释 1.官名。大卿的副职。左传·昭公三十年:“我先大夫 印段 实往,敝邑之少卿也。”2.官名。 北魏 太和 时所设官名, 北齐 时为正卿的副职、 隋 唐 至 清 亦沿置。参阅文献通考·职官九、十。3.凫的别名。见嫏嬛记卷上引 宋 无名氏采兰杂志。
历史官职推荐:横帐常衮
官名。辽朝北面官。大横帐常袞司长官,典太祖皇帝后九帐族属。亦称“横帐敞稳”。下设太师、太保、司空、郎君、知事等职。 官名。辽置,为大横帐常衮司的主官。见“大横帐常衮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