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虚声恫吓 |
释义 | 虚声恫吓历史典故 虚声恫吓怎么写好看:
虚声恫吓历史词典解释恫吓:恐吓。虚张声势来吓唬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十八章:“张勋所谓‘谁敢造6*反我就去打谁’的一句豪语,不过虚声恫吓,他未尝不知道他的辫子军……并不善于冲锋陷阵。”(辫子军:张勋于辛亥革命后仍蓄谋使清朝复辟,他控制的军队官兵仍留辫子。) 主谓 恫吓,恐吓。虚张声势,恐吓他人。陶隐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28章:“张勋所谓‘谁敢造6*反我就去打谁’的一句豪语,不过虚声恫吓。”△常用于威吓人,使恐慌。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诡谲多变主谓 诡谲,怪异多变。奇异而变化多端。晋·张协玄武馆赋:“于是崇墉四匝,丰厦诡谲,烂若丹霞,皎如素雪。”△用于描写变化。→诡谲怪诞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