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捶胸跌脚 |
释义 | 捶胸跌脚历史典故 捶胸跌脚怎么写好看:
捶胸跌脚历史词典解释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西游记》第六七回:“八戒捶胸跌脚,大叫道:‘哥耶!倾了你也!’”亦作“捶胸跌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并列 用拳敲打胸膛,用脚跺地。表示极为悲伤或悔恨。《儒林外史》6回:“(赵氏)数了又哭,哭了又数,捶胸跌脚,号做一片。”△用于悲、愤、悔之情状。也作“捶胸跌足”、“捶胸顿脚”、“捶胸顿足”、“顿足捶胸”、“顿脚捶胸”、“抚膺跌足”。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食不糊口不能吃胞肚子。形容生活艰难穷困。唐.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流亡初复,贫鞠兼半,食不糊口,力未赡农。”亦作“食不充口”。明.无名氏拔宅飞升一折:“小的们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委实的难过。”初刻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