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藜床 |
释义 | 藜床历史典故 藜床怎么写好看:
藜床历史词典解释《三国志.魏书.管宁传》注高士传:“管宁自越海及归,常坐一木榻(即藜床),积五十余年,未尝箕股(伸开大腿,象簸箕的样子而坐叫箕股,箕股被视为不恭。),其榻上当膝处皆穿。” 三国时,魏国的管宁是位高士,曾屡征不仕。相传他从越海回归故里时带回一张藜床,两膝跪坐(古时合礼节的坐势)五十多年,以致床上当膝处穿了洞。后因以“藜床”用为高士洁行的典故。 北周.庚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鹿裘披矟(矟,音shuò,丈八矛称矟,也作槊)裂,藜床坐欲穿。”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雪照源见“孙康映雪”。用雪的反光照明。谓苦读勤学。唐 方干偶作诗:“夜学事须凭雪照,朝厨争奈绝烟何?”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