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天龙山石窟 |
释义 | 天龙山石窟历史地名 天龙山石窟历史词典解释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千米天龙山东西两峰山腰。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各窟开凿年代不一,自东魏至唐,历魏、齐、隋、唐四个朝代。以唐代最多,达十五窟。石雕体态生动,刀法洗练,衣纹流畅,具有丰富的质感。第九窟中的弥勒大佛比例和谐,容貌端庄凝重;下层观音璎珞富丽,纱罗透体。除第九窟露天大佛外,其余佛头、菩萨、飞天等因帝国主义分子盗窃破坏,大都仅存残肢断臂。窟前里许原有天龙寺,寺宇已毁,寺前蟠龙古松,苍翠蔽日,更增景色。明人张冕《天龙寺》诗有“门对虬松欹偃石,殿围龙柏倒撑丘”句,即指此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 龙 山 石 窟 词语分解:
历史地名推荐:古城市即今湖南蓝山县东北五里古城。光绪湖南通志卷1蓝山县图:县东北有古城市。秦汉于此置平阳县。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