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死心塌地 |
释义 | 死心塌地历史典故 死心塌地怎么写好看:
死心塌地历史词典解释形容疑虑完全打消,放下心来。也形容定下主意,不再改变。元.无名氏《鸳鸯被》四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三国演义》八八回:“丞相若肯放我弟兄回去,收拾家下亲丁,和丞相大战一场:那时擒得,方才死心塌地而降。”梁启超《保国会演说词》:“俯首帖耳,忍气吞声,死心塌地,束手待亡。” 并列 ①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或完全放心。元·无名氏《鸳鸯被》4折:“这洛阳城刘员外,他是个有钱贼,只要你还了时,方才死心塌地。”②心甘情愿。《三国演义》88回:“丞相若肯放兄弟回去,收拾家下亲丁,和丞相大战一场,那时擒得,方才死心塌地而降。”△贬义。多用于描写对人的态度方面。→至死不渝 顽固不化 ↔回心转意 犹豫不决。也作“死心搭地”、“死心倒地”、“死心落地”、“死心踏地”。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星奔电迈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泛舟顺流,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悬也。”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