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王冢 |
释义 | 三王冢历史典故 三王冢怎么写好看:三王冢历史词典解释《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列士传》:“千将、莫邪为晋君作剑(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作“为楚王作剑”,《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孝子传》作“为晋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留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发觉献雌而留雄),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搜神记》作赤比),具以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思于屋柱中得之。晋君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指晋君欲出重金求捕梦中所见的报仇人)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报,乃刎首,(客)将以奉晋君。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日跳不烂。君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君,君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塚’(《搜神记》作“三王墓”)。” 《太平御览》卷三六6*四引《吴越春秋》、《列异传》亦载其事。 古代有一位铸造家干将,为晋君造成雌雄二剑,把雄剑留藏在家中,只将雌剑献给了晋君。晋君知道后杀死干将。干将之子在朱兴山中遇到一客要替他报仇,便自刎而死。晋君下令搜捕梦中的报仇人,山中客便将人头献上,并请晋君列鼎镬煮头,三日不烂。晋君到镬前观看,客挥雄剑斩晋君头落镬中,然后自刎,三头入镬,一时悉烂,不能辨认。后分葬三处,名为“三王冢”。 后以“三王塚”用为为父复仇的典故。其中包含着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压迫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鲁迅《故事新编.铸剑》:“直到第二次鸡鸣,这才决定了一个最慎重妥善的办法,是:只能将三个头骨和王的身体放在金棺里落葬。”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伏枕公干借指久病之人。唐孟浩然李氏园林卧病诗: “伏枕嗟公干,归山羡子平。” 参见:○刘桢病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