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子监典籍历史词典解释
官名。明、清国子监属官。于典籍厅设。明朝一人,清朝汉官一人,俱从九品,掌书籍碑版。
词语分解:
- 国子的解释 1.公卿大夫的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郑玄 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汉书·礼乐志:“朝夕习业,以教国子。国子者,卿大夫之子弟也。” 清 刘书年 刘贵阳说经残稿·国子证误:“国子者,王大子、王子、诸侯公卿大夫士之子弟,皆是,亦曰国子弟。”2.指国子学。北史·儒林传论:“ 明 元 时,改国子为中书学,立教授博士……及迁都 洛邑 ,詔立国子、太学、四门、小学。”隋书·韦艺传
- 典籍的解释 指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亦泛指古今图书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历史官职推荐:武昌右部督
官名。三国吴置。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245,分武昌为左、右两部,各设督一人,统兵马,职权颇重。右部掌管自武昌上至蒲圻的军务,以吕岱任此职,迁上大将军。 官名,三国吴置,掌武昌至蒲圻的军事防务。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