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毁不灭性 |
释义 | 毁不灭性历史典故 毁不灭性怎么写好看:
毁不灭性历史词典解释毁:旧指居丧过于哀痛。谓哀伤不能过度而失去本性。《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梁书.昭明太子传》:“毁不灭性,圣人之制。” 主谓 毁,居丧时的极度悲伤。古代儒家关于丧事的一种礼教,认为不要因为家有丧事而过度悲伤,失去性命。语出《孝经·丧亲》:“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梁书·昭明太子传》:“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用于劝哀止悲。也作“毁不危身”。 词语分解:
历史典故推荐:希世之才世上稀有的杰出人才。元曲选外编.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欲解倒(dào)悬之厄,须仗希世之才。”(倒悬:人被倒挂着,比喻痛苦、危急。) 偏正 世上稀有的杰出人才。射柳捶丸1折:“欲解倒悬之厄,须仗 |
随便看 |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