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历史知识:

 

词条 性善论
释义

性善论

历史知识

性善论怎么写好看:

性善论怎么写好看

性善论历史词典解释

孟子的人性学说。认为人生来具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理性与道德观念,即生而性善。根据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之说,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天生具备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是仁义礼智之端,故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品行恶者并非其性亦恶。提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以性善论作为其“仁政”的理论基础。唐李翱著《复性书》,认为人性善,而“人之所以惑其性者,情也”。至宋,张载、二程、朱熹则认为性有“天地之性”(或“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之分,“天地之性”至善,人之恶者均由“气禀”昏浊所致。

词语分解:

  • 性善的解释 战国 时 孟子 的观点之一。认为人生之初其性是善良的。是一种先验的人性论。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滕文公上:“ 孟子 道性善,言必称 尧 舜 。”参见“ 性恶 ”。
  • 论的字典解释 论 (論) lùn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论断

历史知识推荐:王天纵

约1879—1916 清末河南嵩县人,原名天从,字旭九,号光复。早年因对清廷不满,入羊山聚众,打富济贫。宣统二年1910游日本,归国后在山上设立学堂,兴办牧畜。武昌起义后,率众在豫西响应,被举为临时丁

随便看

 

历史词典共收录349559条历史相关词条,可在线查询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地名、历史官职等历史知识,是历史研究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21:17:01